关于润滑油的(矿物)基础油,行文至此,我们应该有这么一个大致的印象,在分子结构的层面来认识基础油,它的主要组成为:链烷烃,包括直链烷烃或正构烷烃和支链烷烃或异构烷烃;烯烃,同样包括直链烯烃和支链烯烃;环烷烃,包括单环烷烃和多环烷烃;芳烃,单环芳烃,多环芳烃或稠环芳烃。
一个基础油的烃类组成,决定了它的一些重要的理化指标,比如粘度、粘度指数、倾点、浊点以及溶解能力等等,所以,想深入的认识一个基础油,在拿到一个基础油以后,应该对其烃类组成进行分析,即所谓的族组成分析,有时候我们简称为四组分分析。族组成主要的分析手段,就是色谱和色—质联用,这个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人,非陆婉珍院士莫属。
有必要对润滑油的加氢技术进行再认识。尽管加氢技术的种类很多,但在加氢过程的化学反应主要分为三类:加氢补充精制—脱除硫、氧及烯烃,改善颜色和安定性;加氢裂化处理—脱除硫、氮、氧,分子结构发生由大变小,侧链断裂,提高粘度指数和氧化安定性;催化脱蜡—直链石蜡烃裂解和异构化降低基础油凝点,并保持高粘度指数和好的抗氧化性能。
从下列表格的典型数据和典型的示意式,大家就能够有更深的印象:
不同烃类的粘度指数
烃类 | 粘度指数 |
正构烃 | 175 |
异构烃 | 155 |
单环环烷烃 | 142 |
双环环烷烃 | 70 |
芳烃 | 50 |
正构烃和异构烃的差距
C10-C-C10 ︱ C-C-C-C-C | C10-C-C10 ︱ C-C-C ︱ C-C |
粘度指数 125 | 粘度指数 119 |
凝固点 19℃ | 凝固点 -40℃ |
如果诸位有兴趣,还可以了解一下所谓的费—托过程(Fischer-Tropsch)从天然气合成蜡,蜡再通过加氢异构化或催化异构化生成极高粘度指数的基础油,即GTL油,其性能已经接近聚α-烯烃合成油了。